在世界經濟艱難復蘇的背景下,中國經濟卻依然交出一份精彩的答卷?!皣鴥壬a總值達到67.7萬億元,增長6.9%,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?!?/span>
當我們調整焦距,更細微地去觀察組成這幅圖景的一座座城市元素時,中國經濟的新機遇、新亮點紛呈,“信心何來”的答案躍然紙上,成都就是其中一個突出的樣本。
“萬億級”后再起躍
雙創孕育新增長點
創業創新,在成都早已成為高頻詞,而成都過去休閑舒適的城市名片,也已悄然更迭為“創業之城、圓夢之都”。如今,成都正站在“萬億級”的階梯上試圖再度一躍。通過創新創業培育新的增長點,成為政府各部門的共識。
忙碌的街道,川流的人群,成都是一座從來不缺乏激情與活力的城市。
2月底的一天,青年小江(化名)站在路口,重新品味這片生養他的土地。從去年初辭去上海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后,他就回到這里,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。在他看來這座西南重鎮的影響力僅次于北上廣深。數字印證了他的感受。
——自從2014年經濟總量躋身“萬億俱樂部”以后,2015年成都依然保持較高的增長勢頭。經初步核算,成都201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801.2億元,比上年同期增長7.9%,高于全國1個百分點;
——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007.0億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386.6億元,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46.2億元,比上年同期增長10.7%,其中,網絡銷售高速增長;
——2015年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24.9萬戶,新增注冊資本總額6545.93億元,同比分別增長33.7%和103%。日前,成都還被中央定為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的重點核心城市……
在成都高新區發展策劃局副局長熊平的辦公室里,記者感受到洶涌的創業創新熱潮。熊平介紹說,在這個面積為130平方公里的“彈丸之地”,已經聚集了超過6500家科技型企業,今年專利申請量達到1.8萬件。
從2015年開始,成都全力推進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,啟動了天府創業行動計劃,把成都對人才的吸引力、科教優勢、創新傳統聚合起來。出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“蓉十條”,打造“科創通”創新創業服務平臺,舉辦了“創業天府·菁蓉匯”系列活動,創新創業不斷孕育孵化。
新起點上的“阻擊戰”
“三駕馬車”不失速
如何阻擊經濟下行?成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:保持適度的投資強度,力爭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700億元;加快擴大有效需求,大力拓展定制服務、網購等新興商業模式;挖掘出口潛力,外貿出口力爭增長10%。
小江選擇創業方向,是將自己多年在建筑設計行業里的經驗與“互聯網+”相結合,搭建一個社交平臺。宏觀經濟下行的壓力,傳遞到房地產這個特殊的行業,影響在所難免。但是,小江認為,“多幾分踏實,少幾分沖動”是好事,未來必然會“守得云開見月明”。
實際上,從中央到地方,一場攻堅克難之戰早已打響。作為中西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,成都亦明確今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打好穩增長的阻擊戰,著力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。如何阻擊經濟下行?成都的答案是保持適度的投資強度、加快擴大有效需求、挖掘出口潛力。梳理今年重大項目清單,成都明確要以天府新區、北改等為重點區域,針對基礎設施的薄弱環節、產業培育的必要環節、民生改善的重點環節,謀劃推出一批具有比較優勢的重大項目。
在外貿出口方面,成都則將增速目標鎖定在10%。主動融入“一帶一路”行動,實施“蓉歐+”戰略,建設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以及出川的高鐵、高速公路大通道,成都的輻射范圍日益擴大。
3月5日,全國人大代表、四川省委常委、成都市委書記黃新初建議,把“支持中韓創新創業園等國際合作園區建設”作為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抓手來著重布置。兩天后,全國人大代表、成都市委副書記、市長唐良智也向大會建議:支持中韓(成都)創新創業合作平臺建設納入國家“十三五”規劃。
產業升級進行時
發力供給側改革
當鋼鐵、煤炭等行業陷入產能過剩的困頓之時,新興產業卻逐漸嶄露頭角、發展迅猛,成為破解經濟下行壓力的抓手。數據顯示,2015年,成都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7500億元,同比增長14.50%。
其實,在產業結構調整上,成都一直走在全國前列。早在1月18日召開的成都市委經濟工作暨城市工作會議上,四川省委常委、成都市委書記黃新初就提出,我們既要集中力量發展新興產業,努力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;又要對傳統產業積極實施改造升級,真正實現“老樹開新花”。
經過上一個五年的努力,新一代信息技術、生物以及新能源等領域重點產業逐步發展成為成都支柱產業、主導產業,初步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術、生物和高端裝備制造業為主導,節能環保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協同發展的格局,有力推動了經濟的發展。
C919機頭、AG600機頭、首架國產支線客機ARJ21實現交付;一汽豐田2.7L普拉多、航宇航空發動機含錸高溫合金生產基地等164個項目竣工投產、南車軌道交通產業園等121個項目開工建設……去年的一張張成績單,既是供給側改革之下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地方實踐,也成為成都轉型升級的最好注腳。
正在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,全國人大代表、省委常委、市委書記黃新初向大會提出建議,把“加強軍民融合創新頂層設計”作為推進全面創新改革的重要政策來著重安排。
“干五年想十年,除了編制‘十三五’規劃外,我們還編制了創新型城市建設、成都制造、服務業發展、城建攻堅、國際化城市建設、生態文明建設、統籌城鄉等7個2025規劃?!背啥际邪l改委相關負責人說。
看起來,成都已經找到了新的鑰匙,打開了良性發展之鏈。成都,正在默默積蓄力量,力圖完成完美一躍。